|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u/www/travel/b2c/search/travel.php on line 246



今日集合機場,搭乘直航豪華客機飛往—鹽城市。
【鹽城市】東臨黃海,南與南通接壤,西南與揚州、泰州為鄰,西北與淮安相連,北隔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。全市地勢平坦,河渠縱橫,物產富饒,素有“魚米之鄉”的美稱。鹽城是江蘇沿海地區新興的工商業城市,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。
抵達后,由熱情專業的導遊接待前往餐廳用餐,后續前往飯店辦理入住手續。

【垛田油菜花】位於興化市缸顧鄉東旺村,以千島樣式形成的垛田景觀享譽全國。傳說垛田是當年泰州知州岳飛大戰金兵擺設的八卦陣。每當清明前後,油菜花開,藍天、碧水、“金島”織就了“河有萬灣多碧水,田無一垛不黃花”的奇麗畫。
【溱潼古鎮】地名,俗稱‘存中’。原名秦潼,古稱秦泓。地處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,舊有“犬吠三縣聞”之說。這裡河港交織、氣候濕潤,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 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、石器。溱潼一度臨海,夏商時屬揚州,春秋時屬吳。這裡水草豐茂,麋鹿“千百成群”,農民“不耕而作”。鎮區四面環水,渡光粼 粼,環境優美,素有“水鄉明珠”之稱。溱潼盛產稻米、棉花、魚蝦、籪蟹,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。
【泰州老街】是位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一個景區, 是國家3A級景區。泰州老街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老街,包括與此毗鄰的桃園的地塊,原都是東郊鮑壩村的一片農田和村民住宅地。隨著東城河風景區的規劃和開發,泰州老街才於2007年正式動工,歷經兩年時間形成了現在的規模。

【二十四橋明月夜-瘦西湖景區】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,國家5A級旅遊景區,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,位於揚州市北郊,因湖面瘦長,稱“瘦西湖”,據2012年底資料,景區遊覽區面積33.66平方公里左右。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“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”。2010年被授予全國5A級旅遊景區,成為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。
【夫子廟商圈】獨領風韻的夫子廟商業街建成於1997年,總投入1.5億元,位於夫子廟南端,夫子廟是響徹海內外的旅遊勝地,是國際品牌地段與商業中心地段的最佳組合。

【明城牆遺址】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、皇城、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,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,是世界最長、規模最大、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,現完整保存25.1公里。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(元至正廿六年),全部完工於1393年(明洪武廿六年),動用全國1部、3衛、5省、28府,152州縣共28萬民工,約3.5億塊城磚,歷時達27年,終完成京師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。
【閱江樓】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獅子山巔,屹立在揚子江畔,飲霞吞霧,是中國十大文化名樓、江南四大名樓之一,也是南京閱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、國家4A級旅遊景區、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,有“江南第一樓”之稱。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,樓高五十二米多,外四層暗三層,共七層,碧瓦朱楹、簷牙摩空、朱簾鳳飛、彤扉彩盈,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,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築風格。總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。閱江樓是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春建造,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國都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始建一樓閣,親自撰寫《閱江樓記》,又命朝廷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《閱江樓記》,其中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,後入選《古文觀止》。閱江樓在建樓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後,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決定停建,直至上世紀末決議複建“閱江樓”的動議,得到社會各界的回應。1997年,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閱江樓,直到2001年9月閱江樓正式竣工建成。從此結束了六百年來“有記無樓”的歷史。
【天妃宮】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獅子山麓,是明成祖朱棣為感謝天妃娘娘媽祖等諸神護佑鄭和航海平安而敕建,與靜海寺相鄰,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存之一。
天妃宮始建於明永樂五年(1407年),史稱龍江天妃宮。鄭和首次下西洋回國後,以海上平安為天妃神靈感應所致,奏請朝廷賜建。鄭和在以後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歸航後,都專程前往龍江天妃宮祭祀媽祖。天妃宮屢遭戰火,歷代均有修葺,解放後多次修繕,現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,由東西兩軸線院落組成。每年媽祖誕辰之日(農曆三月二十三日),南京民間趕廟會習俗一直延續至今。2012年11月,南京天妃宮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專案遺產點之一,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,根據日程,2015年完成準備工作,2016年正式送交世遺大會審議。
【靈山拈花灣景區】位於無錫市濱湖區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山水之間,是靈山集團歷時5年,繼靈山梵宮之後又一精品力作,於2015年11月14日開放。這裡向來有“淨空、淨土、淨水”之稱,生態秀美,環境優越。而拈花灣靠山面湖,更與馳名中外的靈山大佛依山為鄰,可以說是得盡天地人文靈氣。“拈花灣”的命名,一方面源於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拈花一笑,同時也緣於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。小鎮整體建築風格與日本奈良非常相似,又融入了中國江南小鎮特有的水系,打造出了一種獨有的建築風格,使得整個小鎮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意境中。靈山小鎮拈花灣打造的是一個自然、人文、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遊度假目的地,追求一種身、心、靈獨特體驗的人文關懷,讓人們體驗無處不在的禪意生活,從而開創“心靈度假”的休閒旅遊新模式。

【惠山古鎮】地處無錫市西、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,海拔高8米,東經120�16’、北緯31�34’。距市中心僅2.5公里,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。無錫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餘年,有錫山先民施墩遺址。它以地理位置獨特、自然環境優美、古祠堂群密集分佈為特色,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。2006年6月,經國務院批准,公佈惠山古鎮祠堂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惠山古鎮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。古鎮的文化底蘊豐厚,大運河支流惠山